書名 (如非中文,請加附原文) 另一種鼓聲__科學筆記   另一種鼓聲原文           

作者:                                                                                        

譯者 (如為譯作)

出版社 (出版年) 三民書局 (2003)                                                                           

ISBN957-14-3940-1

 

書評 (1,200字為限,如太長或太短,本委員會保留刪減及增加之權利)

     

台灣早期戲院因為沒有字幕,放映外語片時就得靠台上即席翻譯的「辯士」,讓觀眾跟得上劇情的發展。通常辯士隨著放映次數的增加,逐漸掌握劇情的精髓,有的會隨劇情發展加油添醋、煽風點火,把語言的精妙之處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雖然有時翻譯的內容和實際劇情並非完全一致,內容也未必場場相同。然而辯士活靈活現、生動逗趣的表演,常常比電影本身更有看頭。因此,有的觀眾到戲院首要的目的不是看戲,反而是專程去欣賞這些能言善道、長袖善舞的辯士,生動、精采的演出。

本書作者是實力派的物理學家,也是閱歷豐富、能言善道,在台灣物理界很受歡迎的辯士。聽他說書時有趣與精闢的論點,不但可以增廣視野,還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所以讀他這本述說物理界、科學界奇人奇事的散文集,除了可以了解近百年來物理急速演化的過程與精采傳說外,還會有意外的收穫!因為,大師的故事本身固然精采,說書人獨到的獨門論述更是不多讓。

就拿這本散文集裡被當成書名的文章「另一種鼓聲」來說,作者藉著費曼和威爾森的故事,意有所指地點出:重要的發現,常常需要有人不怕犧牲自己的前途,勇於傾聽「另一種鼓聲」的指引,執著於沒有掌聲的研究,科學才會有今天的發展。

「另一種鼓聲」指的是主流物理外的聲音,如果真理不在主流的方向,發現真理的這個人「要能夠犧牲自己,願意從一個獨特的、不尋常的觀點去看待量子電動力學,甚至得自己去發明這個觀點。」在諾貝爾演講中費曼說「我說他得犧牲自己,因為他非常可能一無所得,因為真理可能在另一個方向,也許正是主流的方向。」作者藉這個故事提醒大家,科學的發展要有遠見,任何鼓聲都應該得到包容與尊重,科學的發展才不會停滯不前。

故事中提到標題的緣由,是和費曼同年卻成名甚早,也和費曼一起拿諾貝爾物理獎的史文格說,費曼聽從的是「另一種鼓聲」。有趣的是,史文革的話可是一語雙關!費曼發展路徑積分來開解量子力學的困惑,最後引領量子場論的突破,就是因為他肯「犧牲自己」,聽從「另一種鼓聲」的引領,才能有所成就,讓卡次說他是「魔術師天才」。更有趣的是,戰後他隨貝特到康乃爾,傳說常常深更半夜,興致一來就打起邦古鼓,宿舍沉沉夢中的眾生,抗議無效後也只能由他浸在「另一種鼓聲」裡!

威爾森其實是這篇文章的主要主角,也是勇於追隨「另一種鼓聲」的勇者。有趣的是,康乃爾大學物理系在他沒有幾篇論文發表時,因為早知道他是天才,還是給他終身聘。在威爾森默默埋首「另一種鼓聲」多年,終有驚人進展、也因此獲頒諾貝爾獎之後,當年扮演「伯樂」的同事,談起他們也算是「另一種鼓聲」的明智之舉時,還是津津樂道:「真希望威爾森當年一篇論文也沒有,這樣我們給他終身聘,更能傳為美談!」

物理學家到底在做甚麼,為甚麼有些人可以這麼天才,為甚麼這些天才這麼怪異、奇特,科學為甚麼可以有重大進展?作者這本書正好提供讀者一個頗富趣味的入門捷徑。當然,讀者可以得到的還不只這些有趣的故事,因為作者要給大家聽的是「另一種鼓聲」。

 

書評人姓名及單位:  高文芳  交大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