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e-News第050期 2009/05/22 ~

   

 

97學年度傑出教學獎:唐瓔璋教授(經管所)

演講詞

個人教學理念

筆者在2007年有幸被派往哈佛大學去參加 PCMPCL-V 課程(案例方法和以參與者為中心的學習)。出發前,收到哈佛大學寄來的二篇課前讀物:How Children Fail (John Holt 1964) How Business Schools Lost Their Ways (HBR 2005, 96-104)

一篇談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喜歡學習,但是討厭被人教育。孩子們天生都很聰明,但是在學校被填鴨式的灌輸了一大堆「正確」的答案後,卻都變得笨起來。更不幸的是,孩子往往為了取悅老師取得「正確」的答案,而失去自我探索創新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份的公司寧願雇用剛畢業的大學生,而不願雇用「唸了太多書」的博士生)

第二篇開宗明義的道出美國商管學院(以及臺灣商管教育)面臨的嚴苛考驗:學校無法傳授學生有用的專業技能(畢了業後還須再培訓)、無法培養領導或創業的人才(學生甘願做固定薪水職員,不敢或不能創業),以及缺乏商業倫理道德的教導(掏空案、內線交易案、黑心貨、圖利、背信,比比皆是)。商管學院的院長雖然聲稱他們的教育著重於管理實務方面;事實上,他們仍然聘用專門從事研究、沒有管理工作經驗、且擅長計量方法論的教授。商管學院的院長絕對不會聘用把十萬員工管理的有條不紊的廠長作教授,也不會聘用只會寫華爾街文章的教授。(2007AACSB來自UCLA的教授在評鑑管理學院時,戲稱交通大學引以為傲的 SCI Stupid Chinese Index — 過分地重視量的生產,而忽視質的深耕)。

這二篇文章的教學理念,深刻的描繪出任何教學者在踏上神聖的講臺時,應該有的信念。教育不只是知識養成或傳授技能,也傳承老師的人格典範; 講臺上的教授或邀請來的演講者,會是臺下學生們未來的精神標竿 (role model)。商管教育除了提供不同學術領域的價值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對人類終極問題的關懷。教育部最近在大力推展商管教育專業化,但是社會需要的精英不僅僅是專業的工具,而是須具健全人格、關懷社會、具商業倫理道德、和有綜合領導能力的人。以上是個人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的簡述。

個人教學方法說明

個人的教學法,大多數是在外國累積的教學經驗結果。這包括個人在美國卡羅萊那州立大學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香港中文大學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國立新加坡大學National Singapore University等不同層次的學程,包括EMBAMBAPhDMPhil、以及學分班等,教授過不同的課程與學生。外國學生擅長發問、討論、以及辯論,他們爭取發言機會,進而提高他們的思考以及理解的能力。臺灣的學生,如果問他們有沒有問題,絕大數的同學會低下頭,避開老師的眼光。因此,如何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刺激他們發言,讓師生間能「教學相長」,是一大挑戰。

個人的研究領域是行銷以及消費者心理學。同樣的,好的教學方法,也需要運用「市場導向」的核心概念,以學生的需求,去設計課程。一個簡單的比喻,知識是食材,良師則為佳廚。教學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課程網站、個案討論、公司參訪、模擬賽局等,任何教學者都可以採用。但是同樣的食材,交付給不同的廚師,煮出的菜餚就是不一樣。這包括廚師須慎選不同的優質材料,以經驗豐富的火候,去調配色香味兼具的菜色,以適合要求重口味或者非常挑食的不同學生族群。因此,如何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去吸收不同的知識養份,進而造就社會英才,是一門大學問。

在教過的十幾門不同的課程中,個人為最大挑戰的是和數位從哈佛 PCMPCL 培訓回來的教授合開的「哈佛管理經營管理講座系列Special Topics in HBS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個案討論教學,包括 EMBA 班的新事業發展管理實務以及臺北經管所專班領導與統御」課程。台下的學生不是執行長或財務長,就是總經理或董事長。這些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專業人士,他們不會花大把的錢,耐心的坐在台下聽教授演算他們永遠用不到的數學公式;他們要的是能夠從教授口中聽到馬上能解決公司迫在眉睫的問題。和其他研究所學生不同的是,他們對台上教授辛苦準備的菜餚沒有太大的興趣,反而是殷勤地探問坐在旁邊的學生同儕,攸關他們公司股價、治理結構、以及經濟景氣的預測。準備這些課程,個人會先在前一週把欲討論的公司個案通盤了解,並在上課前一、二天快速的掃描商業週刊、華爾街日報、哈佛管理文摘以及錄製的商業節目,以便更新、充實、武裝自己的市場知識。

用英文授課的「全球企業管理Global Business Management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情境。用英文講課,對個人來說,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最大的挑戰是台下來自十幾不同國家的外籍生,忽然有學生舉手發問,用發音不是很清楚的英文問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個人的解決方法是就地取材,利用其他鄰近國的外籍同學去回答。這學期的GMBA學程來了四位越南籍的學生,個人特別分配這些學生到不同的小組,訂定該課程的研究專題為VISTAVietnam, Indonesia, South Africa, Turkey, and Argentine)並以越南作為期末報告的「專題國家」,讓這些小組上臺報告,並由越南籍的學生安排參訪河內市的知名臺商企業(country visit)。外籍生與臺灣學生間的互相學習,不僅擴大知識領域的視野,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也為未來的事業夥伴,作了合作前深入的瞭解與甄選。

必修課「行銷管理」,個人則採用模擬賽局。這是透過 L’Oreal公司的eStrat的決策,讓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能身歷其境地去學習行銷法則。同樣的,其他不同的課程,會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呈現。用英文授課的「整合行銷傳播」 與「網路行銷」以分享個人工經驗為主。「系統晶片行銷管理」 與「技術商品化」則採 Team teach 的方式,由有產業經驗的教授指導技術的問題。上述的課程皆運用學挍電子教育平台Blackboard上網,讓學生自行探索WWW豐富的資源。比較須要數量的課程如「行銷理論」、「行銷工程」 及「行銷研究專題研討」,則採用分組的方式,把程度較好的學生安插到各組,讓學生彼此互相學習。詳細課程內容,請參考個人的官方網站:http://www.cc.nctu.edu.tw/~etang/

個人教學成果

孟子曾論「君子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其一。這個對國立交通大學的教授來說,並不是件難事,因為能進入交大的學生都很優秀;但是好的教學的最大挑戰卻是「教之,而得天下之英才」。這有二個層面的涵意,第一,由於個人教學得當,有好的口碑,天下之英才自然會跨院、跨校,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甘拜門下。第二,名(嚴)師出高徒,由於優質的教學,作育社會人才,門下子弟就是天下之英才

以下是個人在最近兩年教學課程中,學生得到的國際獎項

 A. 國際競賽(行銷管理)

1.    2007 L’Oreal eStrat7: MBA組世界第5名(黃耀輝),東北亞區第2

2.    2008 L’Oreal eStrat8:東北亞區第二名(劉于遜、黃悅慈、邱琬婷)、第四名(趙彥棠、呂柏蓉、許怡娟)。

3.    2009 L’Oreal eStrat9: MBA組世界第10名,台灣區決賽中六隊有三隊來自臺北經管所,總決賽交大為第2名(曾韻慈、鄭越虹、李建佑)。

 

 : L’Oreal eStrat 每年平均有20萬名學生,從世界2,200所大學參加比賽。

 B. 國際競賽(指導教授)

2009「全球創意企畫競賽」台灣唯一進入複賽的隊伍(擊敗台大、中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GMBA學生:徐子強、葉璇、Shupphachai ChobtumsakulTanya Kholodand Cynthia Chung

 C. 參加國際研討會得獎之碩士論文

1.   Liou, Tang, and Huang (2008), “ Asset-light business model: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Conference, Best Paper Award.黃志斌

2.   Tang, Huang, Liou (2008), “Market Takeoff in Multigeneration Innovation Diffusion:An Ecological Approach,” Best Paper Award –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黃耀輝

 

 

 

This Homepage is maintained and updated by Dr. Edwin Tang of  the Taiwa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Last updated on June 15,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