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頸椎酸痛,按摩要小心 | 來源:工人日報 |
今年 36 歲的王偉是一家平面設計公司的設計師,長期伏案工作以及缺乏鍛煉,使他很早就落下了頸椎痛的毛病。工作時間稍久,整個背部和脖子後面就特別酸疼。剛開始並未太注意,只有在疼得實在受不了時才會想到去做做按摩保健,最近一次按摩完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更疼了,到醫院檢查得知自己得了頸椎病。
對於人們大多透過按摩來解決頸椎問題的現狀,應該謹慎對待。治療頸椎病最好的辦法是到正規醫院,把病情弄清楚,認為沒有明顯的神經危險時,可以做一些放鬆肌肉的按摩,對於不同情況,按摩的手法應該是不同的,沒有器質性病變的病人應做簡單、局部的肌肉鬆弛式的按摩。頸椎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頸間盤病變和退變的,頸椎結構已經出現損害的,不主張做手法按摩,特別是旋轉「側搬」脖子,可能會造成頸椎附件的骨折、髓核組織的脫出、壓迫神經。
正確的按摩對頸椎病確實很有效,但有些地方的按摩師本身不是學醫的,缺乏對頸椎解剖結構的基本了解。頸椎病早期症狀很輕的時候,先不要選擇去按摩院緩解,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認頸椎沒有出現以上器質性的病變後,方可以選擇按摩。如果對此不重視,病情若被耽誤,則會出現嚴重後果。
近兩年來,看頸椎的病人明顯增多,而且年輕人很多,集中在辦公室白領、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職業人群中。張主任介紹說,大多數來看病的年輕人並不是真正的頸椎病,應算做頸肩痛,頸肩痛能造成頭暈、噁心、頭痛,極易復發。如果不加注意和治療,很容易發展成真正的頸椎病。
醫學上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造成其結構或功能性損害所引起的臨床表現。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一般包括頸部的勞損,如長期低頭工作等;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等。
臨床上把頸椎病分成四種類型,包括:
一旦病人被確診患了頸椎病,首先應在正規醫院專科醫生指導下,接受治療。
保守治療:
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專家認為,絕大部分頸椎病患者是不需要手術的。但是,當保守治療無效,確認神經明顯受壓時,才考慮手術治療。脊髓性頸椎病,當頸脊髓受到增生骨贅、黃韌帶、突出椎間盤壓迫,症狀輕微的,可做非手術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如出現不同程度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受壓症狀不斷加重或突然加劇,甚至頸以下身體出現癱瘓,必須儘快手術治療。否則時間拖長,受壓神經變性,恢復困難。極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採用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受壓神經定位準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定位比較困難,手術治療應慎重。張主任強調,如果需要手術治療的頸椎病,手術越早效果越好。可有些病人出現症狀後,一直拖了很多年,採用各種方法治療,均無明顯效果的情況下,才想到了手術,這時的手術效果就遠遠達不到早期手術的理想效果。
要想預防頸椎病,張主任提醒人們首先要養成定期體育鍛煉的習慣,如游泳、做操活動脖子;要端正坐姿,尤其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每小時要站起來活動幾分鐘,頭向後仰,向後收肩,讓背和頸肌肉收縮,很多人平時頭部總往前探,應注意向後移。再有就是經常在早晨起床後活動一下頸椎,前曲、後曲和旋轉等,枕頭最好不要太高,因為經常落枕也容易導致頸椎病。(記者 姬薇) 2006年07月30日 10:12:16 來源:工人日報
甩開硬頸人生 還我一夜好眠: |
胸悶、頭暈等類似心臟病症狀,有可能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交感神經,造成「頸心症候群」,有人還須因此開刀置入人工頸椎椎間盤。
五十六歲的翁女士,三年前常覺得胸悶、頭暈、想吐,去美容院洗髮,看到鏡內自己的臉總是一陣青、一陣白,還莫名暈倒兩次,她求助心臟科,甚至做了心導管檢查,也進行鼻甲手術,卻都沒改善。
就這樣拖了一兩年,翁女士手腳開始麻木僵硬,睡覺不能轉頭,「我還曾為了把頭擺在枕頭正確位置,必須喬一兩個小時」,她說,後來她外出搭車必須戴護頸,到台北榮總檢查,才發現是頸椎第五、六節椎間盤突出。
「翁女士一開始的症狀,有點像頸心症候群。」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文成說,在所有頸、腰椎椎間盤突出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三病人會產生頸心症候群,出現胸悶等像心臟病的症狀,原因是脊髓髓質病變,壓迫交感神經所致。
「可以好好睡一覺真好!」翁小姐後來接受頸椎人工椎間盤新手術,有別於傳統置入自身腸骨的骨融合術,植入特殊材質的人工椎間盤,她大呼「解開護頸後太棒了」,脖子也能隨意轉動,不再一夜難眠。但材料費健保不給付,需廿多萬元。
許多人都害怕「龍骨」(脊椎)開刀,黃文成指出,如果有手腳放射狀疼痛、麻木等神經壓迫症狀,通常會建議患者先做藥物和復健牽引等保守療法,四到六周後若仍無效,要進一步檢查有否嚴重壓迫需開刀;不過到院時如已走路不穩,可能需開刀治療。
台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主任鄭宏志表示,頸椎除了先天性退化,日常也應小心保護,他就曾接獲病人,因坐公車煞車、起步力道太猛,人甚至被甩出車窗外,結果頸椎斷裂,現在仍臥床。
頸、腰椎椎間盤突出的好發族群,黃文成說,像是需從事長期負重工作的人,或曾運動傷害或車禍受傷,當時也許痛幾天就過去了,卻可能在數十年後問題來了,因此平常應好好保養脊椎。 【2006-08-02/聯合報/E4版/健康】
延伸閱讀:
脊椎滑脫等於腰部殘廢?
脊椎滑脫中醫療法
椎尖盤突出(骨刺) 與 椎間盤疝脫
如何保養椎間板 防止軟骨脫出
「脊椎後滑症」 下坡苦!
椎間盤突出症及其相關手術
談頸椎骨刺
何謂「骨刺」 ( Bone Spur )
僵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下背痛 (Low Back Pain) 的原因與治療
注意:頸椎酸痛,按摩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