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治療新方向:雞尾酒療法+嗅覺細胞移植 |
資料來源: 2004/10/18 【明報專訊】文﹕姜素婷 |
事實上,近年各國研究脊髓損傷新療法的隊伍,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香港大學 的研究人員今年發表突破的研究成果。問題是,何時能令臥床經年的癱瘓病人受惠。
了解新療法之前,相信很多人會問一條問題﹕像克里斯多福般的癱瘓病人因意外而導致 脊髓損傷後,為何當中的神經細胞,不能像四肢的神經細胞一樣,受傷後可自動修復而回復活動能力﹖
原因是它們分屬不同的系統。脊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四肢等的神經線是屬於「周圍神經系統」。有人曾比喻中樞神經系統像傳遞信息的高速公路——它把大腦發出的指令,下達給周圍神經系統﹔同時又把四肢等周圍神經系統所接收的信息,上傳給大腦。
若脊髓受傷以致中樞神經細胞死亡,這條信息高速公路便會斷裂,信息不能上傳及下達,身體便失去活動能力。
科學家從研究中得知,兩種系統的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 Neurons )受損死亡後,由於細胞性質不同及生理環境不同等因素,會出現不同的反應及變化,使得兩者的復元能力亦有異﹕
中樞神經系統難復元: |
針對復元難處作研究: |
另外,移植鼻內的「嗅鞘上皮細胞」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 ,又稱嗅鞘膠質細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OEG) 或幹細胞,可望促進中樞神經纖維再生,或代替已死去的中樞神經細胞,回復中樞神經功能。
至於本港,港大解剖學系系主任兼教授 蘇國輝 表示,他及研究小組今年已發表研究,創新地在動物身上利用上述治療原理的其中兩種,研究出「雞尾酒療法」,結合兩種藥物(其中一種為治療精神病的鋰),一方面加強脊髓細胞軸突的再生能力,另方面除去受傷後出現的疤痕。他稱,治療脊髓損傷,再不能單用一種方法。
不過,目前的研究成果,全部都在動物身上,且集中研究受傷後不久的急性治療。對於受傷已久病人的啟示,蘇國輝稱,還需要其他動物實驗去找出其他方法。
此外,真正在病人身上試驗的臨床研究,只佔極少數。他指出,包括香港及內地在內的六個研究中心組成的「中國脊髓損傷網絡」,將會訂出適合率先開展的研究項目,確立動物實驗的成果是否適用在人身上。
OEC 神奇的細胞: |
人的嗅覺受體細胞,壽命只有短短一個月,之後會再生。它們的纖維從鼻子之中屬於周圍神經的範圍起生長,伸入屬於中樞神經範圍的「嗅球」,這樣才可把嗅覺信息傳遞給大腦。
神奇的「嗅鞘上皮細胞」,包裹著嗅覺受體細胞,協助它長入「嗅球」之中。香港大學解剖學系副教授吳武田指出,換言之,「嗅鞘上皮細胞」為那兩個神經系統起橋樑的作用。把「嗅鞘上皮細胞」移植在脊髓受傷的病人身上,應該可以促進脊髓內的神經細胞軸突再生。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教授黃紅雲,在 500 名癱瘓病人身上,移植來自墮胎胎兒的「嗅鞘上皮細胞」。整體而言,病人的活動能力平均有1成的改善。
港大解剖學系系主任兼教授蘇國輝稱,如移植病人本身的「嗅鞘上皮細胞」,亦應該可行,還可免去排斥等問題。
延伸閱讀:
再說“嗅成鞘細胞移植”
脊髓損傷者的明天 - 鼻鞘神經細胞
嗅鞘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黃紅雲醫師
葡萄牙利馬醫生嗅鞘細胞移植治療之實例
脊髓損傷治療新方向:雞尾酒療法+嗅覺細胞移植
鄭宏志醫生脊髓修復手術進入人體試驗第二期
以色列利用巨噬細胞治療脊髓損傷進行第二期人體試驗
大陸黃紅雲醫師已開始利用鼻鞘神經細胞的脊髓新手術
新加坡研製中樞神經纖維保護膜髓鞘再生的方法
抑制 EphA4 分子可讓受損脊髓神經再生
英國新藥 Innurex 能使神經再生長